運用數位實踐人文關懷 重新定義「幸福」劉靜瑀

一般人對台灣原住民朋友的印象,不外乎是他們有如天籟般的優美嗓音,以及純樸直爽的性格。不過,卻鮮少人注意,原住民小朋友身處的環境和生活條件,卻不如都市小孩優渥。台灣民間團體─「數位人文關懷希望工作團隊」結合各界愛心,帶領著都市小孩深入山區,不只從關懷、分享活動中體驗不同的生命經驗,更讓偏遠山區的孩子享受數位帶來的便利。未來這項關懷活動將拓展到海外,發掘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,要把台灣的愛傳送到世界各地。

 



都市學生深入部落
體驗不同的幸福


當我們在家裡享受網路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生活時,可曾有人想過,一樣住在台灣島上的居民,卻有人過著和「現代社會」截然不同的生活。在好山好水的深山部落中,一群擁有天生好歌喉的原住民朋友,他們對生活慾望並不貪婪,但卻有著比都市人更多的自然體驗。

三年前,因為女兒就讀北一女人文社會資優班,讓長期投入資源服務的盧志山,靈機一動,將學校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課程結合台灣部落文化,更藉由北一女學生的文筆和口才,讓「人文社會關懷營」開始被各界重視。盧志山說,「小綠綠」們體驗過原住民的部落生活後,開始對生命、文化有不一樣的認識;「數位人文關懷希望工作團隊」也跟著應運而生,盧志山成為主要推手之一。這個希望工程團隊,集結了享有豐富資源的年輕都會精英,正帶領一群追求心靈自在與踏實感的台灣學生,用年輕人的熱情,到山區部落體會不一樣的生命故事。

盧志山:「我們教育已經不缺任何方式,但是唯一欠缺就是所謂的生命教育。第一個我們要讓他們達到生命教育的目標,第二個就是人文教育,就是尊重,他們到那裡才開始發現,他們不是到偏遠的地方,而是從偏遠的地方來,也就是他們開始以部落為中心的思考,他們這樣的關懷,真的是學校所不能辦到。」

體會服務真諦
「其實都市更偏遠」


「數位人文關懷希望工作團隊」在各界支持下,開始成長、茁壯。盧志山說,如何運用數位科技,訓練這群都市孩子應有的人文素養,再讓他們到山區部落服務,更要達到永續關懷部落發展,這些都是工作團隊的努力目標。盧志山:「這一兩年內慢慢加入一些工作團隊,包括北一女、建中、桃園國小,還有一個贊助單位叫東華扶輪社,整個目標就是三個主軸:數位、人文、關懷,過程中看到讓部落小朋友不斷的成長,都會小朋友也跟著成長,我想這就是我們的目標。」

擁有了明確目標,加上要讓更多都市孩子體會服務的真諦,盧志山和工作團隊所做的努力,終於引起迴響;尤其當這些參與過關懷部落活動的精英學生,告訴盧志山,「某種程度來看,都市才是偏遠的」,這種震撼性的觀點,讓盧志山大受感動!盧志山:「包括我女兒他來到部落告訴我,「他來了所以看見了,看見了所以他視野變大」這些學生會覺得說,我們帶來的東西未必是符合部落的,所以他們開始去思考,怎麼以部落為主的思考模式,而不是我們都市人一昧的去想說,我來幫助別人,他不再用幫助的字眼,因為他們不覺得是幫助,而是去學習體驗。」

動容故事 廠商也投入愛心

改變都市孩子對偏遠部落的觀點,「經費」成為支持計畫實現的重要關鍵。盧志山表示,雖然經費這個現實問題很重要,但他覺得「人」更重要!盧志山驕傲的說,參加希望工作團隊的成員,都是來自都市的精英學生,他們和原住民小朋友交朋友,並教他們使用數位相機、上網玩部落格,讓部落小朋友用影像記錄家園,自信地向外界展示原鄉之美,這些點點滴滴也感動了贊助廠商。盧志山:「不一定是舊的數位相機,你知道數位產品不斷更新,在坊間可能是一千萬畫素以上,我們現在跟廠商募款,比較低的畫素相機,實際上這樣的相機已經非常好用。第一點要讓學生會使用數位相機,第二個要讓他們去部落格呈現,這樣世界就會看到我們的部落,慢慢的把文字堆積起來,我們看到小朋友已經可以寫2百至3百、3百至4百字的心得,都不是問題。」

眼看著希望工程計畫慢慢地往理想目標邁進,盧志山開始以「部落一百、台灣一百」勾勒心中願景。他信心滿滿地說,如果台灣有1百個都會高中透過數位學習平台關懷、陪伴1百個部落或偏遠小學,將能讓更多都市孩子,懂得從「伸手要」變成「出手給」,被陪伴、關懷的偏遠小學生也能因此提高學習動機與向上的助力。盧志山:「只要有一個都會小學,一個部落小學,就可以把部落小學學習能力提升,把文化教育問題解決。只要台灣有一百個小學加入計畫,就有一百個部落受惠,全台灣只有六百個部落,可是都會小學何只千萬。今年可以做到四個部落,明天可以做到十個部落,有一天我們可以做到百人部落,」

消弭數位落差
打造台灣人文關懷島


不過,光是關懷台灣當地的偏遠小學還不夠。盧志山已經開始規劃,要把台灣的愛送往世界各地。利用國際化網路平台,結合台灣都會小學、部落小學以及都會精英高中,前往印度或非洲輔導偏遠部落,為當地注入暖流,未來將有更多了解又支持台灣的地區或友邦,而這也成為另一種值得投資的國民外交。盧志山:「今年已經開始跟印度接觸,今年年底可能北一女學生要去肯亞開拓第二個據點。我常常在想,如果有一天做到(目標)的話,我覺得真的是另一個台灣另外的光榮。」

台灣的「數位人文關懷希望工作團隊」,運用知識平台消弭全世界數位落差問題,每個成員正用他們的熱情走進偏遠山區,重建部落自信。盧志山說,這項希望工程即將開枝散葉,除了台灣的宜蘭女中、台中女中、高雄女中、新竹女中、曉明女中等,都可能加入外,今年9月新加坡兀蘭國小也將到台灣,和桃園國小的學生互動,之後將用數位平台連結。至於屬於弱勢單位的印度培梅小學,目前規劃將由台灣的北一女團隊先前往印度當地,建立數位平台,讓培梅小學的小朋友能享受用數位帶來的便利。

從高中生「人文種籽」試驗開始,到消弭偏遠地區的數位落差問題,甚至未來要把這份感動,傳送到全球各地。台灣或許面積不大,但集結各界愛心後,展現的生命關懷感染了每一位看故事、聽故事的人。「台灣將是一個幸福且偉大的人文關懷島」這是盧志山希望工作團隊努力達成的目標,往理想邁進的過程或許辛苦,但卻讓年輕一代更懂得付出關懷、分享愛,這種難得卻又珍貴的生命體驗,課本學不到,千金也難買,不只健全學生人格發展,更為台灣往後塑造更好的社會價值觀念。(活動網址http://163.30.44.9/class_web/index.html)

——轉載自「中央廣播電台」◇
 

 

本文網址: http://news.epochtimes.com.tw/7/7/30/61651.htm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ibe200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